雪域高原的坚守

  提到西藏,我们脑海中首先会浮现的往往是蓝天、白云、雪山构成的一幅幅壮美的画面以及那令无数人向往的神秘的布达拉宫。西藏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使其成为众多旅游爱好者心驰神往的地方。

  西藏风光

  然而,如果说为了修路需要你在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的地方长年待下去,那里高原缺氧,自然环境极差,低温多风,没有四季,或者说一天就能经历四季,这一会可能艳阳高照温暖如春,过一会可能就会气温骤降雨雪交加。面对如此的条件,你是否还有心去欣赏那美景,是否有勇气与高反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而坚持下去?

  当然有,中铁建大桥局三公司康措项目团队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勇于走进西藏,敢于挑战西藏,肯于坚守西藏。

走进西藏

  2017年10月。公司中标西藏国道219线康(马县)至措(美县)项目。该项目属边防公路,是通往中印边境上的新改建工程,离洞朗地区较近,三公司担负施工的路段总长为 59.7公里,合同工期30个月;此项目也是集团公司、公司开疆拓土进军西藏的第一个自揽项目,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西藏素有“世界屋脊”之复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康措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措美县境内,处于高寒地区,最高海拔5200米,平均海拔4700米。“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拥有铁道兵精神的我们当然是一支敢于挑战,不畏艰险的劲旅。战严寒,斗酷暑,环境再差、条件再艰苦都吓不跑我们,难不倒我们。然而,当今时代,面对如此高的海拔,高原反应极其强烈的项目又有多少人能挺身而出愿意走进西藏呢?

  康措项目上场时因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公司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组建项目人员。如今,这个共计17人(正式工)的团队中大部分都是自愿来到这里的,其他人员(包括帮扶人员)也是克服诸多困难服从公司安排加入到这个公司目前为止条件最最艰苦的项目。

  走进西藏需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更需要个人的勇气与意志。就是这样,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年轻团队克服了我们几乎无法想象的重重困难走到了今天。目前完成产值占总产值的55.6%,下一步施工正按计划安全有序向前推进。

  海拔4600米的项目部

  海拔4700米的现场

  海拔4800米的拌和站

  海拔4900米的现场

  海拔5200米的现场

  康措项目虽然线路比较长,但结构物比较简单,以路基、小桥和涵洞为主,技术难度并不大,可以说施工现场的困难和问题相对来说都好克服和解决。至于其他生活上诸如气压低可以使用高压锅;洗澡不方便也可以克服;没有饮用水,公司工会也从远在60公里外的措美县买来桶装水,确保大家的饮水安全。其实高原施工最难克服的困难还是抗高原反应。

  挑战西藏其实就是挑战西藏的海拔,挑战高反。高原反应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稀薄导致的头疼,恶心,呕吐等。不同体质的人初到高原都会有所反应,只是有的反应强烈而有的相对弱一些、有的持续时间长而有的时间短而已。用项目经理赖碎村的话讲,抗高反关键还是靠个人的意志和毅力,能够坚持下来其实完全在于自己作斗争。他除了兼任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主要负责公司西藏市场的经营承揽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他经常往返与项目部和拉萨(海拔3600米左右)之间,每次从拉萨回到项目反应还是比较强烈,但作为项目经理,又是一名党员,他不能退缩。

  据项目上的人介绍,当初抗高反比较强烈的一个是项目计划部部长董鹏飞。刚到项目的时候,他在床上躺了几天,一直在跟另外一个自己作斗争——进还是退,去还是留?既然来了,就不能当逃兵,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

  康措项目的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他们最终都选择了坚持。

坚守西藏

  走进西藏不易,挑战西藏更难,然而,坚守西藏又何偿容易,他们付出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60公里的战线由17个人管理,可以说是一个人当两个人使,所以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当然,工作上的忙碌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人变得更加充实,然而远在边疆远离亲人孩子的他们由于交通不便与工期要求,他们每年只能冬休的时候回一次家。工程局人四海为家,常常一家几口人几个地方。项目上的赖经理的爱人也是我们单位的项目经理,她负责公司重难点项目北京机场北项目,两个人虽然在一个单位但却总是聚少离多,他们的儿子今年已经14岁了,一直在老家是由孩子的姨妈给带大的。项目办公室主任刘丹是一个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人,当说到现在她们家四口人在分散在四个地方的时候,她的眼角霎那间湿润了。她14岁的儿子在盘锦由年迈的外公带着,女儿两岁半在河南由爷爷奶奶给带着,而她的爱人在武汉工作。一家四口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短暂的相聚。

  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将每个人的故事都讲述出来,但我们应该记住这群雪域高原的坚守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康措人!

  伟大并不遥远,崇高就在身边!坚守是一种信仰,坚守是一种精神。为了公司西藏这块难得的市场,站稳脚跟,实现滚动发展,为了让中铁建大桥局的旗帜在雪域高原迎风飘扬,他们默默地牺牲着,奉献着,坚守着。

  为了这次采写,我在项目上与他们待了三天三夜,短短的时间我走进西藏,也挑战了自己。几天来我一直与高反做斗争,尽管按时吃抗高反的药,不定时的吸氧,坚持吃饭,但持续的高反仍然让我十分痛苦,头痛恶心,难以入眠,呼吸困难,就连吃饭说话都成了一件体力活。由于亲身经历才倍感他们的艰辛,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志气更高。我不能与他们一直坚守,只能通过我的文字向他们表达敬意:致敬他们的吃苦乐观精神,致敬他们的奉献牺牲精神。

  衷心祝愿项目早日顺利完工!衷心祝福他们扎西德勒!

  繁忙的施工现场

  项目团队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